随笔 - 中日韩三国公共交通方式的比较
(依据非常不完全的旅行经验得出,如有错误还请指出。主要考虑大城市的交通,小城市或农村不做特别考虑。以 2024 年的实际情况为准。中国的情况以中国大陆为准。)
因为很喜欢,所以在旅行时就着重注意了三国的公共交通方式。
我们先假定读者对中国大陆的交通方式有基本的了解。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大城市的通勤以广义地铁为主,也不排除其他方式的可能性,例如公交、共享自行车等。长途以飞机、高速铁路为主,夕发朝至的卧铺火车(高速或普速)作为经济的选择也很有市场,大巴则仅流行于城市—农村的摆渡或景区的接驳。
乘坐体验:
地铁:★★★★☆
价格低廉。有屏蔽门。计费规则相对简单,用纸币付费需要去人工窗口,但有交通卡或乘车码的话,计费环节极其简单。交通联合卡(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在全国有地铁的城市通用,虽然用交通联合卡乘车不会给你本市交通卡的折扣。进站安检是个问题。不怎么开跨线车和大站快车,宁愿修一条新的站点更少的快线。有时间表(至少有个内部的时间表),准点率比较高。内部换乘褒贬不一,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换乘比较麻烦。乘坐体验一般。
公交:★★☆☆☆
价格低廉。公交站台存在,但也仅限于存在了,这使得等车体验不怎么样。公交线路没有研究过,但实际体验一般。只流行于郊区的通勤。大部分公交的计费规则非常简单,付费也简单。发车间隔理论上均匀但不怎么短。换乘简单,线路多。乘坐体验一般。
飞机:★★★☆☆
适用于长距离交通。航空公司竞争激烈,也有部分航空公司有合作。目前一些干线上正有航空公司进行随到随走的试验,但仅限于付费一定金额以上的客户。准点率低。换乘相对简单。有些机场离市区很远。乘坐体验取决于航空公司,全服务航空公司的乘坐体验不错。
高铁:★★★★★
适用于短距离大城市间的交通。准点率高。可以随到随走——如果那条线路有很多车次的话。乘车很快捷,速度比较快。乘坐体验不错。换乘体验一般,但手续简单。
普速火车:★★★★☆
适用于夕发朝至的情况,或者缺钱的情况。价格低廉。车次较少。乘车比较快捷。车内环境干净卫生(但不私密),乘坐体验取决于你降噪耳机的性能怎么样,以及颠簸环境下能不能睡着。
大巴:★☆☆☆☆
时代的眼泪。价格不怎么低,等车时间较长,乘坐体验不好。几乎是迫不得已的选项。
对于中国香港来说,飞机、高铁仍然适用,卧铺普速火车已经不复存在了。
香港市区的主要通勤方式是广义地铁。香港的铁路系统原来由两家运营:MTR 和九铁,目前合并为一家 MTR。原来从北京和上海来的普速火车能一直开到红磡,但现在已经停运了,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承载了全部的中国内地—香港的铁路运输。郊区到广义市区的交通主要靠公交,一般来说都是坐到 MTR 地铁站再接驳地铁。卫星城到卫星城之间的接驳也需要靠公交,毕竟你要从元朗到上水,你不能指望先坐屯马线到红磡再换乘东铁线。(虽然说现在确实有通过 MTR 连接的计划……但这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从深圳去往香港可以选乘高铁(福田到香港西九龙,快但贵)、大巴(又慢又贵,如果你行李很多可以用)、船(如果你想去机场)、走过去然后坐 MTR(慢但也不便宜,东铁线到关口是有附加费的)、走过去然后坐公交(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适用于你想打卡一个特别偏僻特别冷门的口岸)。从香港到澳门可以选乘大巴(过两遍关加上走好长一段路,麻烦)、船(方便)。公交也许有……?我不知道港珠澳大桥口岸通不通公交。原则上应该可以走到口岸步行过关然后坐港珠澳大桥接驳的大巴再走到另一侧口岸步行过关,但你很喜欢跑马拉松还是很喜欢竞走?也许还会有法律上的麻烦,所以不推荐。
从中国内地的其他城市去香港,请考虑在深圳北换乘一次,能省一笔是一笔。
MTR 的换乘体验极好,谁用谁知道,但你要头脑清晰。美中不足是 MTR 和九铁线路(东铁、屯马)之间换乘体验一般。MTR 的同台换乘遵循能省就省的原则,另外你要会看标识牌,看指示灯。调度水平不错,铁路运力高,但依然比较拥挤。
记得买八达通,这是香港交通卡,但也能用来吃饭买东西,超级方便。很多商铺都支持八达通付款。你大概可以把香港理解为一个巨大的校园,八达通就是校园卡。
乘坐体验:
地铁:★★★★☆
价格不低,起步价高,跨海贵,机场快线价格特别高。不一定有屏蔽门。计费规则相对简单,注意东铁线的一等座以及机场快线。不开跨线车和大站快车。有时间表,准点率比较高。内部换乘体验是标杆级的。乘坐体验一般。施工速度低!
公交:★★★☆☆
价格不低。有公交枢纽。发车间隔理论上均匀但不一定短。换乘简单。线路命名方式比较花里胡哨,需要做一定的研究。乘坐体验不错,运力相对实际运载量而言,空余的空间充足,使得在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座位。
大巴:★★☆☆☆
能把你从深圳运到香港,香港运到澳门。
船:★★★☆☆
和大巴差不多,但不仅能把你从深圳运到香港,香港运到澳门,还能载你去离岛。记得吃晕车药,以及准备一点没有网络状况下的娱乐活动。
澳门没有严格意义的地铁,也没有高铁,出行主要靠公交。长途出行主要靠走到珠海站坐高铁或者去机场坐飞机,又或者坐船去香港机场坐飞机。
乘坐体验:
轻轨:★★★★★(在你真的需要使用轻轨的情况下)
又舒适又快捷,车厢干净整洁,由于是地上铁路,还可以起到一个观光的效果。唯一的缺点是又绕路又只能接驳一些没人去的地方,只方便机场或外港下来到路凼填海区玩的游客。但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选择免费的大巴呢?能省一点是一点。如果你的行程只包含一天的澳门游玩,你又不想换澳门币,那你买不了轻轨票。接驳公交比较麻烦。二期建成之后能把你从拱北口岸和港珠澳大桥口岸运到路凼,对于游客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公交:★★☆☆☆
几乎是唯一的通勤选择。公交枢纽不怎么完善。考虑到澳门的大小,作为游客在天气状况好的情况下也许更应该选择步行。
大巴:★★★☆☆
免费的就是最贵的。不过作为游客,你甚至可以把大型酒店(在澳门这是有其他意义的)当作换乘枢纽。然而其实你这样换乘只能从一个口岸到另一个口岸,如果不把大型酒店算作你的目的地之一的话。
接下来谈谈日本。日本的高铁叫新干线,以下我们用新干线来称呼它。
日本的铁路系统是需要花时间研究做攻略的。这个我们先按下不表,先简单谈谈其他交通方式。
公交确实存在,但东京、大阪之类的大城市里,铁路系统实在是太发达了……作为游客你很难使用到公交,除非你住的特别偏,而恰好有一条特别便捷的公交线路连通你和某个景区。郊区接驳甚至都不一定用得上公交。没办法,铁路系统太大了。
有两个主要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 JAL 和全日本空输 ANA。它们会推出为外国旅行者准备的折扣票,如果没有折扣,国内机票还是很贵的。但你如果真的要在日本国内坐飞机(比如去冲绳之类的小岛,或者国际线转机国内线;除此之外不建议乘坐日本国内线),去机场乘飞机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国内机场都离市区很近,机场的接驳方便(没办法,铁路系统太发达了)。如果你要坐廉价航空去东京或大阪,不管是日本国内到国外,还是日本国内线,你都应该特别注意降落的机场。毕竟半夜被困在成田机场这样的事,我也经历过一次……不过机场过夜体验还行!另外小城市没有机场,但铁路系统太发达了,你可以很方便地去大城市换乘。
不得不讲日本的铁路系统了,但这真的不是一篇文章的一个段落可以概括的。(你看我连 MTR 这种接近中国内地的广义地铁系统也写了很长一段……)在 Wikivoyage 上真的开了一篇单独的很长的文章介绍日本的铁路系统。题外话,Wikivoyage 对于英文使用者而言可以说是旅行宝典了,啥都有!谁用谁知道。
对于什么也不想看的有钱有时间不喜欢做计划的旅行者,几句话总结:买交通卡,往里面充很多钱,用 Google 地图导航,然后额外准备很多钱以备罚款。
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对吧。这时你就得掏出十分的耐心,慢慢往下看——当然你也可以不看然后自己去日本体验几天摸爬滚打,但你要有充足的搞清楚状况的能力,至少要比我强——我花了三天才完全明白状况。
日本的铁路系统承担着所有意义上的国内通勤职能,无论短距离还是长距离。请记住这一点。
日本的铁路不是由类似中国这样的一个公司运营的,而是很多家不同的公司。最大的系统叫 JR,铁路网很发达,也运营着新干线。JR 旅客运输由 7 个不同的公司组成,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公司,所以会发行不同的交通卡、不同的通票。另外还有私铁,有铁路网庞大的大手私铁,有只运营某条特定线路的小公司,也有只负责市域铁路的市营地铁。如果你从一个公司的线路转乘另一个公司的线路,你通常要走很长一段路,然后出闸机再进闸机,重新付起步价,适用不同的计费规则。因此,请在旅行前先查查想去的景区,然后做做计划,在预定酒店的时候尽量避免出发地到目的地时涉及公司间的换乘。
首先一点是,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买交通卡:这会避免很多计费上的麻烦。交通卡还能用来付别的项目的款,比如吃饭和便利店之类的,以实际情况为准,至少 7-11 是接受交通卡的。如果你足够有耐心,而且很不喜欢动,你可以花钱买票。此外还有买 JR Pass 之类通票的选项。JR Pass 是 JR 发行的通票,买了这个之后你乘坐规定范围内的普速列车就不需要花钱了。但你需要好好考虑自己的游玩时间、游玩区域,仔细规划一下,有些 JR Pass 包含新干线,有些只包含有限次新干线,还有些不包含,还有些甚至连特急都不包含,请考虑这点。非 JR 类的通票包括市营地铁的通票和私铁的通票。不同公司的铁路通票不能在别的公司使用。但是!很有趣的一点是,即便是公司与公司之间,也会合作开行跨线列车,请仔细研究你的通票的规定,确保自己不违反其使用范围,或者准备好足够的罚款。对于旅行者,如果你有一定的规划能力,通票价格一般都可以回本,但别买了 JR Pass 之后不坐 JR 只坐私铁就是了。
日本铁路包含几个特性:大站快车和跨线车。我们分段来讲。接下来以 JR 为例,私铁和 JR 只有一些文字上的区别,搞清楚 JR 的各种操作,你理解私铁的机制也没有什么困难了。
先讲大站快车。请先把日本的铁路在脑海中模拟成中国国铁和地铁的一个混合物。国铁在中国国内设置了比如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之类的分级。对于 JR 来说,你可以做如下理解:JR 对地铁站也做了分级,各站停车的列车停靠所有站点,快速列车停靠二等站以上的站点,急行列车停靠一等站以上的站点,特急列车停靠特等站。需要重新强调一遍,这个站点的分级只是假定的,不代表 JR 运营的情况。还有一些其他名字的列车,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通勤特急就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停靠的站点。请查阅时刻表。也请适应“坐普通列车去大站,再做大站快车去更远的地方”这种通勤机制。名字比较正常的大站快车都是不收加快费的。但如果名字比较花里胡哨,请考虑其额外收费的可能性,有时候你要在站台上的某个机器付加快费。有些列车(一般是那种快到需要你付加快费的列车)还卖坐席,买指定席能给你指定一个座位,自由席也许也需要付费,也许不要,但你在大部分情况下依然能找到一个座位。JR 东日本还卖“指定席(坐席未指定)”这种抽象东西,一般出现在全列指定席列车上,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名字比较花里胡哨的加快费。指定席可以简单对应国铁的硬座,自由席可以简单对应国铁的无座。
新干线也分等级。但新干线的时刻表都比较容易阅读,你可以提前要一份时刻表,计划一下坐哪趟车,把它当成 CR 的高铁坐也未尝不可。
题外话:中国国铁也收加快费,对于 K/T/Z 字头的列车来说,票价就包含了加快费;G/D 字头的列车就更加了,虽然不是同一个定价系统。国铁其实还收空调费。国铁的计价看起来比较简单是因为你要先提前买票,而 12306 给你算好了价格。但缺点就是不能像 JR 那样随到随走,虽然说要赶 JR 的某趟特定列车你也要查时刻表就是了。
第二个特性就是跨线车。当你在 Google 地图上看到“不用下车换乘”之类的提示语时,说明你要坐一列跨线车。对于跨线车,举个熟悉的例子: 国铁就有很多跨线车(不如说国铁的跨线车多到你察觉不到国铁还有铁路线这东西)。比如国铁 Z5 次列车,从北京始发先走京广线到衡阳,再在衡阳切换到湘桂铁路到南宁,这就是京广线和湘桂铁路之间的跨线车。但在 JR 这里,你得把每个地铁站想象得具有国铁车站的特性。比如关西机场线从关西机场只到日根野(郊到不能再郊的郊区),但我想从关西机场直接坐到京都,怎么办?国内你可能要疯狂换乘,但 JR 贴心地为你准备了はるか号(没错,这就是那种名字花里胡哨,需要额外付加快费的列车),先走关西机场线到日根野,再走阪和线到天王寺,再走大阪环状线到大阪站,再走 JR 京都线到京都。依然需要注意,这里每条线路都有地铁的特性,上面跑着以上说的各站停车、快速、急行、特急列车,这些列车都是只在线内跑的,不会跨线,只有时间表上写明了要跨线的列车才会跨线。
记住以上两点还不够,作为游客来说,你不可能真的去仔细研究日程表吧……这个时候 Google 地图就派上了用场。输入起点输入终点,Google 地图自动给你指明要乘坐的线路、站点、速度等级、跨线与否,不用特别操心路线规划问题。再结合交通卡,计费也不用操心了,完美!……吗?然而你还是需要额外付一下加快费。所以请花时间适应这个过程。
另外速度比较快的列车发车间隔也要长一些,比如你要去成田机场赶飞机,把你从酒店门口接到机场的跨线特急列车也许就只有每天个位数趟。如果你要坐这种列车,记得提前查看时间表,也可以直接 Google 地图输入预定的出发到达时间来筛选。
毕竟是作为游客角度来谈铁路系统,缓急接续之类的操作就不说了,特别罕见的中途解挂之类的也不说了。如果实在是有一种操作,你琢磨了半天都不懂,那就带好翻译 APP,问工作人员吧。
乘坐体验:
地铁/长途铁路/新干线:★★★★★
价格贵。不安检。准点率比较高。公司内部换乘比较简单,但跨公司换乘就是惨无人道的折磨了。这个评分是我夹带私货了,毕竟学习成本也是成本,但我还是要给五星,因为理解了机制之后真的很方便,很多时候完全不要换乘,一路做到底,既省时又省力,岂不美哉?运营是教科书级的,线路规划很人性化。
公交:★★☆☆☆
能刷交通卡,也能付钱。计费有些情况下不简单。(能坐火车谁坐公交啊.jpg)
飞机:★★★☆☆
准点率还不错。换乘相对简单。在大阪和东京需要考虑在哪个机场坐飞机。乘坐体验取决于航空公司,全服务航空公司的乘坐体验不错。
韩国的铁路系统就没有日本这么多好说的。韩国也有高铁,叫 KTX,就是《釜山行》里面那种列车。坐高铁的时候记得别被丧尸咬了就行。
韩国的地铁也是集中在大城市,这里以首尔为例讲讲。首尔地铁就没有特别多的 XX 线需要你区分,以数字来命名市区的线路,市郊线路用字母命名。也不怎么开大站快车和跨线车,即便有,加快等级也只有一级,你可以把快速列车和普通列车很容易地区分开来。地铁线路还有分叉的情况,也请留意。
对于游客来说,普速铁路适用于 KTX 到不了的地方,比如三八线前线的坡州之类的……甚至平壤,通过京义线(原理上是首尔—新义州)。如果你足够有勇气,在 2024 年之前,你可以开一辆列车从首尔到新义州再到中国;当然,法律风险和生命风险自负。在 2024 年之后,京义线的部分区段已经被拆除了。
KTX 适用于朝鲜半岛上的大城市之间,比如首尔—光州或者首尔—釜山之类的。作为游客来说还是可以提前买票,但毕竟韩国就那么多城市,KTX 发车密度又不低,随到随走还是可以实现的。别的看一遍《釜山行》就好了。
需要讨论的是韩国的公交系统。韩国的公交系统真的强!是很用心地在运营公交线路。韩国公交相比地铁有其不可替代的便利性。
涉及公交系统要从你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如果你是从北边走路去韩国的,三八线附近没有公交坐。)虽然仁川机场通地铁,但公交明显更加便利,因为仁川出发的公交系统真的能把你一站直达式地从机场把你送到首尔的各个角落。指示屏之类的智能化设施能让你在等车时知道去哪等车,要等多久,非常方便。公交虽然说有其固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等到车”的问题,但韩国人最大程度地减小了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可以说还是很规范的。线路命名也很规范,首尔公交是按区域命名的,车身颜色则代表速度。
济州岛上没有地铁,只有公交,但公交也很发达,和首尔差不多。
在韩国,Google 地图不靠谱,需要去下载他们自己的地图 APP。这些地图 APP 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不要指望它能提供线路选择以外的帮助。
韩国公交卡叫 T-money,韩国境内旅游热点地区通用,也能去一些便利店买东西,但不能吃饭。
关于中长途交通,韩国的航空运营水平高,首尔金浦—济州的航线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航线,廉价航空和全服务航空都做得很不错,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国内线飞机主要适用于济州岛到岛外的航线。北京和上海有直接到金浦的航线,除此之外从中国大陆想去首尔就得落地仁川机场。国际火车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出现于三八线以南。邮轮有时候停靠济州或者釜山,作为中国旅客来说走路或者游泳去韩国算偷渡,除此之外应该是没有别的进入韩国的办法了。
乘坐体验:
地铁:★★★★☆
有屏蔽门。计费环节比较简单。没有安检。不怎么开跨线车,大站快车存在,线路分叉也存在。有时间表,准点率比较高。内部换乘不错,也考虑了和公交的换乘。地铁站修得很深,像是人防工程;考虑到韩国的国家安全形势,这也无可非议。但不装自动扶梯就有点……其实只是某些出口不装自动扶梯,但你还是得绕路,很麻烦。
公交:★★★★★
价格比较低。车厢干净整洁,乘坐体验舒适,线路规划很人性化,等车体验不错,换乘简单。行业标杆!在别的国家你可以忘了公交的存在,但在韩国你不会忘了公交的。
飞机:★★★★☆
价格低廉,可惜不能随到随走,要过安检。国际线服务不错,仁川机场转机方便。美中不足的是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要合并了,那合并之后我星空联盟常旅客怎么办?不过转投天合联盟倒也能多几个目的地就是了。
高铁:★★★★☆
和中国的高铁乘坐体验差不多,速度稍慢。
普速铁路:★★★☆☆
发车间隔长,站点被 KTX 覆盖了很多,剩下的都是游客不怎么去的城市。也不能去北边。不过作为覆盖特定城市的交通工具还是很有用的。
船:★☆☆☆☆
有飞机坐谁还坐船啊?尤其是考虑到飞机有点太便宜了……
总结:
看我给满分的几个选项就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出炉就是为了吹境内的高铁、香港的 MTR、日本的铁路和韩国的公交的(这几个地区倒也是各有所长了)。